近日,浦东新区举办全力推动浦东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浦东新区促进重点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并解读科技创新功能优势倍增和产业能级倍增的行动方案。一起来看↓






九大专项措施

聚焦产业能级和空间优化


根据浦东新区产业能级倍增行动方案,到2025年,培育形成六个“千亿级”规模的硬核产业集群,针对重点优势产业成果转化、产业链协同、示范应用推广方面分别给予政策支持。整个政策体系立足助力企业主体,强化问题导向,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活力互动,从推动产业能级提升、空间优化利用两方面提出了9条举措。 


集聚优质产业创新资源

对新引进的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强的领军企业、平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等优质产业创新项目落地给予奖励。鼓励研发中心成为结算中心,对研发中心经济贡献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核心人才奖励。


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对新增的重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项目完成后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企业奖励。


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

鼓励生物医药企业产业化成果落地,对一类新药、二类新药、首次仿制药获批上市,或三类医疗器械、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获批上市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药品生产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鼓励产业链协同联动

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加强合作,鼓励药品、医疗器械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加强合作,鼓励本地企业转型进入航空产业龙头企业的供应体系。


支持示范推广应用

鼓励高端集成电路产品、5G核心设备及配套产品、基于5G网络的创新产品应用销售,支持重点优势产业领域的应用场景示范、功能平台等项目,支持区块链、边缘计算、异构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


保障产业用地供给

优化产业用地储备机制,优化产业用地项目准入,在工业用地复合使用上探索工业、研发、办公、商业等功能用途互利的用地混合布局、空间设施共享。



提升存量空间绩效

鼓励“退二优二”腾挪产业空间。鼓励产业区块内优质项目实施改扩建,允许产业区块外优质项目实施“零增地”改扩建。允许产业区块外存量企业开展设备技术改造。


支持盘活存量空间

鼓励优质项目充分利用存量产业空间,提高产能、扩大规模。鼓励园区平台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和物业空间,盘活的存量工业用地应用于提升产业能级。


配套支持市级项目

对获得上海市级专项资金立项资助(具体的专项政策目录由年度申报指南公布)的项目,给予一定配套支持。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对上海市入库培育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原则上,同一项目各级政府奖励和资助总额不超过企业总投入的50%。



科创体系实现六大功能倍增


科技创新和产业集群是浦东经济腾飞主要手段。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中,浦东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功能优势倍增和现代化产业集群分别制定了整体目标和整体布局。


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功能优势倍增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力争把浦东建设成为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资源最集聚、创新转化机制最灵活、创新创业生态最活跃、科创产业融合最紧密的地区。


浦东将围绕科学发现、科创策源、创新主体、创新转化、科创孵化、产创融合六方面实现功能倍增,打造科学设施集聚新高地、构建科研协同创新新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新平台、打造高能企业培育新优势、孕育硬核产业集群新动能。



重点实现六方面倍增:


科学发现功能倍增

把准世界科技前沿新方向,聚焦“从0到1”,在光子科学、量子科学、脑与类脑科学、结构生物学、天体物理等领域,争取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


科创策源功能倍增

到2025年,建成10个大科学设施,形成世界一流大科学设施群,张江科学城打造成为全球综合能力最强的先进光子科学中心。


创新主体功能倍增

推动研究性机构、创新型企业、各类人才集聚,到2025年建设1家国家实验室,布局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高能级科研院所,汇聚大批创新型人才。



创新转化功能倍增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浦东模式,到2025年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数量达到250个,每万人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50个。


科创孵化功能倍增

构建多层次、开放型的创新生态,到2025年,大企业创新中心达到20家以上,创新型孵化器200家以上,科技企业加速器10家以上。


产创融合功能倍增

协同推动当前硬核产业发展和未来新产业培育,到2025年,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含培育)1000家。



浦东新区科技创新总体布局主要围绕五方面:


打造科学设施集聚新高地

到2025年,建成大科学设施10个,其中张江8个、临港2个。依托上海光源、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张江将形成先进光子科学中心,逐步形成囊括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学科实验室、研究平台等的世界一流大科学设施群。


构建科研协同创新新体系

到2025年,参与建设1家国家实验室,争取布局4家新型研发机构,上海科技大学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复旦张江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创新中心、李政道研究所等发挥突出作用。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



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新平台

从平台建设、技术对接、知识产权三个层面,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浦东模式,探索普惠性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与企业需求对接。


打造高能企业培育新优势

构建多层次、开放型的创新生态,鼓励头部企业建立创新中心,打造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机器人等集群式创新平台,推动以集成电路设计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全区产业融合创新体系。


孕育硬核产业集群新动能

当前硬核产业发展和未来新产业培育相结合,争取在光子科学、量子科学、脑与类脑科学、结构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当前重点科研领域孕育出未来硬核产业,推动产业持续迭代。



六大硬核产业能级倍增


根据浦东新区产业能级倍增行动方案,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和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到33%。工业增加值从2732亿元增长到4600亿元(23%),总产值达到18400亿元,增加值率保持在25%以上,工业从产值规模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在产业集群上,到2025年,培育形成六个“千亿级”规模的硬核产业集群。


此外,从投资的角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也将从2018年的投资规模300亿元,增加到2025年的720亿元,即实现制造业投资规模的倍增。



总体布局上,浦东新区现代化高能级产业集群主要聚焦“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


聚焦“中国芯”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链条产业体系。聚焦张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临港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在高端芯片设计、核心器件量产、先进制程、核心装备开发、关键材料攻关等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芯片制程工艺达到3纳米,芯片设计水平国际领先,刻蚀机等核心装备国际先进,极紫外光刻机实现关键突破,围绕开源指令集构架(RICS-V)和国产化EDA软件进行攻关,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到2025年,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销售规模达4000亿元,集成电路企业科创版上市数量实现倍增。


聚焦“创新药”

建设全球卓越的研发高地和制造基地。依托创新药产业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和张江总部园建设,在肿瘤疫苗、细胞治疗、诊断试剂、高端介入植入器械等领域实现引领式发展。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一类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上市数量实现倍增,“创新药”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贡献提高到30%以上。



聚焦“蓝天梦”

建设大飞机国家战略核心承载区。服务大型飞机研制国家战略,C919实现稳定量产,CR929进入试飞验证和取证新阶段,国产商用发动机实现列装。依托“一谷一园”建设,构建区域民用航空配套产业体系,将浦东建设成为航空创新策源与高端产业引领中心,实现浦东航空产业飞跃式发展。到2025年,产业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在产业规模、产品交付、新设企业等方面实现指数级增长。



聚焦“未来车”

打造新能源引领智能驱动的全产业链集群。以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量产为契机,布局“三电”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产业;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现有传统汽车的技术水平,提升零整比。形成深度跨界融合的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到2025年,汽车工业总产值达4500亿元,产业规模实现倍增,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达30%。


聚焦“智能造”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高地。发挥船舶、海工等产业基础雄厚优势,推动邮轮规模建设;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张江机器人谷,主攻高端、精密提升、智能升级、拓展服务,力促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制造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到2025年,成套设备产值达2200亿元,在产业规模、机器人制造等方面实现倍增。


聚焦“数据港”

建设数字经济创新策源地和全球数据服务中心。依托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发挥浦东在金融数据、算力算法、制度创新、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提升产业赋能水平,形成集数据汇聚和调度、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展示和体验等一体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据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规模达55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0%,在产业规模、增加值规模、百亿和十亿企业数量方面实现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