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如何推动城市发展?看纽约如何做!
2020-10-09
2008年金融危机后,纽约市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驱动型经济遭受重创。以此为拐点,纽约的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战略转向,即实现城市发展动力从单一的资本驱动向依靠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转型,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创业成为近期纽约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
01
2008年金融危机后,纽约市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资本驱动型经济遭受重创。以此为拐点,纽约的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战略转向,即实现城市发展动力从单一的资本驱动向依靠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转型,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创业成为近期纽约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
在此进程中,作为纽约科技创新创业重要载体的众创空间得到了蓬勃发展,为纽约培育了一大批中小型科技创新初创企业,成为纽约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所以,纽约被誉为众创空间发展的明星城市和全球典范,比如,wework就诞生于纽约,也是全球五大科技独角兽中唯一不诞生于硅谷的独角兽。
城市的众创空间不仅发展迅猛,且呈现出多样性、低门槛和全球化的鲜明特点。在众创空间发展路径上,纽约也颇具特色,其公私合营的建设策略,强调空间上的均衡布局,促进众创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共享等做法,对国内城市尤其是主要大城市推动“双创”以及众创空间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启迪作用,非常值得国内城市学习和借鉴。
neuehouse, 希拉里都青睐的联合办公空间↑
02
从资本驱动到创新驱动
纽约众创空间的发展需求
十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了纽约以金融资本为核心驱动力的全球城市发展模式,纽约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不能过多地依赖华尔街这一个引擎,过度倚重金融业的发展模式存在巨大风险,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更加注重经济基础的多元化。因此,纽约开始重新谋划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
伴随着危机前后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初露端倪,以时任市长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为核心的纽约市政府当局提出,将科技创新塑造为纽约新一轮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纽约城市转型的新方向。2009年,纽约市政府发布《多元化城市:纽约经济多样化项目》的研究报告,并在2015年发布的新十年发展规划《一个新的纽约市:2014-2025》中,正式明确了“全球创新之都”(Global Capital ofInnovation)的城市发展定位。
impact hub, 联合办公空间真正的鼻祖↑
为推动纽约科技创新发展,将纽约打造成为全球新兴的高科技城市,纽约市政府出台了一揽子的科技创新促进计划:
一是应用科学计划,旨在吸引全球顶尖的理工科院校来纽约创办大学和科技园,弥补纽约“应用科学”上的短板,为纽约培养高科技人才。
二是融资激励计划,通过设立各种类型的种子基金以及贷款基金,为纽约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扶持。
三是设施更新计划,改善纽约城市软硬件基础设施,提高城市便利性和包容性,增强纽约城市科技创新创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是众创空间计划,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纽约全市的创新创业活力,鼓励和吸引社会化的创新创业活动,为纽约培育新兴高科技公司。
纽约的上述政策和举措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短短不到十年内,纽约从一个科技创新领域的二线城市,一跃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中心。2thinknow评选的全球创新中心100强显示,目前的纽约已是仅次于硅谷的全球第二大创新中心。
根据纽约市政府的数据,高科技生态系统每年为纽约提供近30万个工作岗位和300亿美元的工资收入。纽约全球科创中心的快速崛起,离不开纽约倡导的以促进社会化创新创业为引领的城市创新发展战略,同纽约市政府推行的一系列与之相应的政策举措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众创空间计划作为纽约科技创新促进计划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对推动纽约大众创新创业浪潮的兴起以及纽约社会化创新创业环境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Rise, 纽约联合办公空间品牌↑
03
多样性、低门槛与全球化
快速成长中的纽约众创空间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近十年时间内,纽约的众创空间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强的发展和成长过程。总体来看,纽约市的众创空间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a, 数量增长迅猛
纽约市的众创空间发展起步于金融危机前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经历了一波爆发式的快速增长。据纽约市经济发展局(NYCE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之前纽约市尚未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面向社会大众的众创服务机构。但截至2016年底,全市范围内的众创空间数量已多达数百家。
其中,由纽约市政府扶持和推动创建的创业孵化中心就有30多家,而且还拥有200多个低租金的共享办公地点供创业者使用。除此之外,Rocket Space、TechStars、Y Combinator、TechShop、Fab Lab等全球知名创业孵化公司和种子基金均在纽约设立了众创空间分支机构。
表1 纽约市政府扶持和推动的主要众创空间及其功能
↓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纽约市经济发展局官网资料整理,
http://www.nycedc.com/service/incubators-workspaces。
b, 功能类型多样
在机构类型和功能上,纽约的众创空间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从发展类型上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政府资助和倡导下创建和成立的,另一类则完全由私人企业或机构主导成立和营运。纽约早期的众创机构大多都是由政府倡导和推动建立的,而后吸引和集聚了越来越多私人部门的市场化众创空间。
从功能内涵来看,纽约的众创空间主要有3种不同表现形态:
(1)传统形式的“孵化器”和“加速器”(Accelerators & Incubators),其功能主要是为纽约的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和创业加速服务。近年来,纽约的孵化设施迅猛增多,具体内容涵盖互联网、时尚、媒体、出版、生物医药、食品等多个行业领域。
(2)“联合办公空间”(Co-working Space),这是一种为降低纽约高昂的办公室租赁成本而进行共享办公空间的办公模式。来自不同背景的创客仅需支付少量租金,就能一起共享办公设施、环境和服务,并彼此分享信息、知识、技能、想法和拓宽社交圈子。
这一新型“众创”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将创业从相互分割的个体行为演化成跨界多元的“共享协作”,把传统的办公活动转变为一种时尚的“微社交”(micro social)文化。而且,比起传统的孵化器,其门槛和成本较低,服务也更精细和全方位,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创客,尤其初创小团队、独立工作者、创意团队等“草根”创业群体的欢迎。
the farm, 具有乡村味儿的联合办公空间↑
(3)“实验空间”(Lab Space),纽约市政府鼓励和支持高校与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实验设施,还以公私合营方式成立“城市未来实验室”、“哈林生物科技空间”、“亚历山大生命科技中心”等3个公共实验平台,为难以承担昂贵实验成本和缺少实验场所的中小科技公司提供便利。
c, 准入门槛较低
纽约市众创空间的另一突出特色在于,其准入的门槛相对较低,以确保每一个怀揣创新创业梦想的纽约客都有机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创客(Maker)。纽约非常注重众创服务的“公平性”。在纽约市政府看来,“高手在民间”,而众创空间是一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以服务大众创新创业为首要目的,为了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众创空间的准入门槛就不宜设得太高,由此才能惠及更多平凡但不乏金点子、好创意的创客。
纽约市政府规定,凡是有想法、有理想的创业者,都将享有资格申请获得政府的“众创空间”计划资助,就能够低价甚至完全免费使用政府资助创办的创业服务设施。纽约政府对众创空间的准确定位和“接地气”的做法受到了创客们的广泛认同,并在纽约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创新创业热潮。纽约市经济发展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纽约市新增的初创科技公司数量远远超过1000家,其中有600家以上都是在这些众创空间中成立并获得成长。
the yard, 联合办公空间品牌↑
d, 面向全球扩张
值得指出的是,在经历了一轮冲动式增长之后,纽约的众创空间市场容量逐渐呈现出饱和之态,发展势头开始趋于理性与温和。但纽约的众创空间企业并未就此停下增长的脚步,而是适时抓住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创业浪潮,及时将发展的目标转向全美乃至全球,一些在纽约土生土长的众创空间服务商就此开启了国际化、全球化扩张之路。
其中,以WeWork公司的成长最具代表性。WeWork是2010年在纽约成立的一家办公室租赁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就已发展成为广受全球创业创新者欢迎的众创空间品牌,被誉为联合办公空间模式的鼻祖。2010年2月,成立仅一个月的WeWork便实现盈利,目前的估值已超过了200亿美元,成长速度十分惊人。
04
政府“有形之手”调动市场“无形之手”
另辟蹊径的众创空间发展之道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强调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和调节功能。但在发展众创空间及推动社会化创新创业方面,纽约市遵循了一条与其不尽一致的发展路径。毋庸置疑,纽约市政府在纽约向科技创新型城市转型的新一轮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的“有形之手”通过一连串政策工具和举措,暂时性的超越了市场的原生之力,成功地引导市场和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城市众创空间发展和科创中心建设中来。
work point, 联合办公空间品牌↑
由此形成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政府先搭台、企业来唱戏”、以政府“有形之手”调动市场“洪荒之力”的众创空间发展路径。总结起来,纽约市政府的众创空间发展策略和举措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
政府通过公私合营方式联合共建众创空间
吸引大批社会力量跟进
作为全球资本之都,纽约面临着比大多数城市更高的创新创业成本,这是制约纽约众创空间发展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首要障碍。为改善纽约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纽约采取了由政府引导市场的“迂回式”发展策略,即由政府同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民间组织及企业等合作共建众创空间,政府出资或通过种子基金的形式给予资金支持,委托这些专业机构成立和建设众创空间,但政府并不参与具体运作和管理。
政府搭建的这些众创空间平台因准入门槛不高、成本较低且服务优越,吸引了大量创客进驻,并培育了大批初创企业,使纽约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氛围。在政府行为的引导和示范下,纽约乃至全美的私人资本和社会力量开始大量进入纽约创新创业市场,市场化的众创空间机构在纽约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至少从目前来看,纽约采取的这种“政府先引导、企业后跟进”的策略和模式,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成效,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the commons, 联合办公空间品牌↑
b,
将众创空间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引导众创空间均衡布局
众创空间具有高度的空间灵活性、组织流动性以及功能混合性,这些特征使其成为一种类似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存在。纽约市政府将众创空间视为未来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将其纳入到城市公共服务配置体系中,并参照公共服务形成网络化、层级化的布局体系,以推动纽约众创空间的均衡布局和包容性发展,从而促进纽约创新集群的扩大化。
纽约市政府非常注重众创空间设施在空间布局上的“均衡性”。在发展的初期,纽约的众创空间高度集聚在曼哈顿中心城。为促进城市众创服务设施的均衡性和包容性发展,纽约政府通过规划、财税等政策调控工具,引导众创设施向曼哈顿中心城以外的几个行政区扩散,使其空间布局趋于均衡。目前,在整个纽约市域范围内,已初步形成了全覆盖、广辐射的众创空间网络。
c,
促进众创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融合共享
推动纽约城市有机更新
作为城市中的弹性空间和智慧单元,众创空间具有与城市主要功能节点空间融合共享的内在特性及现实需求,以弹性灵活的方式与城市其他功能空间深度嵌入和整合,由此激发城市多种功能的联动效应。虽然众创空间是一种新的城市空间类型,但纽约在发展众创空间过程中,特别重视众创空间与城市现有的一些功能空间和功能设施的空间共享、功能融合。
在规划和布局众创空间选址时,优先考虑将众创空间嵌入和整合到街区、社区、厂区、办公区、商业区等城市功能空间之中,通过众创空间与不同城市空间节点之间的混合布局和综合建设,推动城市空间的再利用及城市的有机更新。
例如,纽约市经济发展局与纽约大学POLY理工学院在布鲁克林的历史文化艺术街区DUMBO区联合建立了“DUMBO孵化器”项目(DUMBO Incubator),自2011年启动以来,该孵化器吸引了高科技公司、移动通信,APP发展、数字化媒体、广告等不同行业进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的DUMBO区已成为纽约新兴科技、文化创意、广告业的新基地,带动了DUMBO区的新一轮繁荣与复兴。另外,纽约硅巷的崛起也同样受益于这一策略。
布鲁克林桥下艺术新区↑
05
对我国城市众创空间发展的启示
纽约被誉为众创空间发展的明星城市和全球典范。众创空间既是纽约科技创新促进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纽约快速崛起成为全球科创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纽约众创空间发展所采取的策略、举措和路径,可以为国内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大城市的众创空间发展带来如下几点启示。
a, 信心。虽然大都市普遍会受到高昂的创新创业成本问题的制约影响,但纽约的实践已充分证明,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同样可以培育出适合大众创新创业的氛围和土壤。因此,大都市面临的高成本问题并非没有化解之道,关键要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b, 政府。纽约的经验也表明,政府的引导对于城市众创空间网络的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的培育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虽然私人部门往往能够“春江水暖鸭先知”,但政府“有形之手”的先行引导对于调动市场的“洪荒之力”却也至关重要。
纽约模式的另一有益启示在于,众创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实是一种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因此,城市政府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应突出众创空间发展的公平性和包容性,通过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平台,使其真正成为开放的、联通的、众创的“你我他”工程。
c, 融合。纽约把众创空间纳入城市功能空间体系,通过促进众创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共享来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做法,同样非常值得国内城市借鉴。对国内城市而言,在土地资源紧缺和紧约束的背景下,推进城市存量空间的众创改造无疑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bond gowanus, 联合办公空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