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冠疫情,中美摩擦升级的情况下,2020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中,上半年我国GDP为456614亿元,同比下降1.6%。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GDP整体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的状态。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下,将考验各大城市的综合实力,国内头部城市将成为中国经济复苏亦或是换挡提速的重要发动机。在2020年上半年中国GDP十强城市中,已经超过半数城市摆脱负增长,经济形式逐渐复苏。但是在“北上广深”4大一线城市中,仅有深圳以0.1%的同比增长,步入正增长的行业,十强城市中4大负增长城市,一线城市占据三席。



面对复杂而艰难的经济形式,经济体量庞大,产业发展领先的头部城市将左右中国整体经济形式。在此情况下,城市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经济体,需要发挥出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战略背景下,上海外向型产业发展模式,在外部需求势必面临下降,甚至带有更多不确定因素,产业发展模式急需转型升级。“十四五”中的一个重点是在核心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从而完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搭建。上海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将承担起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领偶用。


01

新型产业园区


在“十四五”中更是提及大开发时代已经结束,产业园区行业进入载体强化整合与更新的新时代。具备产城融合特征的产业社区、产业公园、产业新城、产业综合体等载体的产业园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


上海作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城市,但是在产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上,因为一定的历史原因,以张江高科为代表的产业园区项目在建设之初,是将产与城分离的。不过在近几年中,从张江科学城到临港自贸区,上海正在逐步提高对于产业园区产城融合的重视。


城市更新也逐渐成为上海土地发展、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遭遇瓶颈之后的新选择。但是上海并不是传统的旧区改造,而是在保留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阶段产业园区关键的产城融合原色,提升园区功能和改善园区环境。


全新的产业新城与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城市更新将成为上海新型产业园区发展的全新趋势。


02

市场化氛围的缺失


上海产业园区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行业的领跑地位,张江中关村在当时更是被誉为产业园区行业的一时瑜亮。但是在近几年产业园区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下,上海的产业园区仍然可以说是处于行业的顶尖地位,但是与其他优秀的产业园区之间的差距正在被不断蚕食。


上海的城市优势和产业优势并没有失去,那为什么上海产业园区正在被其他产业园区逐渐迫近?上海产业园区的机制出现了问题。


上海产业园区行业从最初开始就以张江高科、漕河泾、浦东金桥等国有园区企业为主,政策也是以推动国有园区发展为核心。缺乏市场化的发展机制,更是缺乏市场化的竞争,导致行业缺乏一定的市场活力。从上海市的产业发展情况也能反应出一部分上海产业园区的现状。上海产业遵循招大引强,“以亩产论英雄”,这也让以国有园区为主的上海产业园区行业遵循这一理念,只注重企业的大而强,忽视企业的发展潜力与产业的生态打造。


在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无疑将愈发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这一类企业无疑都是需要从零创新,从小企业不断壮大的,但是上海或者说是上海的产业园区仍然保持过去招大引强的固有理念,单纯依靠国有企业是很难将高新技术产业真正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仅仅需要园区的产业培育、产业服务,更是需要适合企业发展的产业生态,让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自由的通过市场化的氛围,逐渐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上海应该像长沙一般,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成熟的国有园区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政策的偏向性,尽可能的为国有园区和民营园区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政策环境,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推动城市产业和园区的不断迭代更新。


(华鑫中心‧漕河泾)


就目前而言,上海已经涌现了不少具有成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产业打造能力的民营产业园区企业,华鑫置业、e通世界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锦和商业更是成为了中国城市更新的第一股。


03

区域整合融入


改善产业园区发展环境是第一步,真正融入区域发展是上海“十四五”产业发展中更重要的一个课题。


在2019年,李强书记在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上,就曾表示,三省一市要实现“1+1+1+1>4”的效果,最关键的不是简单的补齐短板而是通过拉长自身的长板,贡献自己的长板,重新组成一个更大的桶来装更多的水。


这不仅仅是需要自身的快速发展,更是需要省市之间的协同发展。这对于上海的产业园区将提出一个全新的要求,需要在上海成功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将成功经验和模式带出上海,带动长三角共同发展。这对与现阶段的上海产业园区而言是很难做到的,过去上海的产业园区快速发展起来的基础是上海的城市优势以及政府不遗余力的政策支持。


而在这一模式是无法复制的,上海的优势带不出去,政策其他城市同样具备,这一的情况下,循规蹈矩的模式失去的所有优势。所以上海急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推动上海产业园区的市场化变革,走出舒适圈,打磨自身的模式以及产业发展能力。从而衍生出更多优秀的产业园区运营商,将上海模式带出上海,融入长三角。


在“十四五”的新周期下,上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需要的是一场产业园区行业的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