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与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比较分析及对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建议
2020-11-17
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着全新的外部形势,北京和上海等重要集成电路产业重镇势必将承担更多的战略使命。
【编者按】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着全新的外部形势,北京和上海等重要集成电路产业重镇势必将承担更多的战略使命。而国内各地方政府对于集成电路产业的“一拥而上”,也让北京和上海面临着更多产业资源和创新人才的“外溢效应”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根据近五年来北京和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从产业规模、结构、优势企业、重大项目、布局,组织统筹、产业政策、金融环境、区域协同等多个方面,对两地发展态势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并从中梳理出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不足和瓶颈,为“十四五”期间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定位、新路径提出合理建议。
一、北京和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比较
(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比较
表1:2015-2019年我国、上海及北京集成电路全行业(不算设备材料业)收入及增速
表2:2015-2019年上海及北京集成电路各产业环节的收入及增速
(二)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比较
(1)组织统筹比较。集成电路产业需要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协同支撑,政府实施有效的顶层设计和组织统筹是推进战略性产业快速发展的基本途径,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要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来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咨询委员会对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提供咨询建议。而上海在2015年就宣布成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标志着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升到关系上海经济发展大局的关键领域。而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领导小组也确实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聚各方资源、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9年上海市科协又专门成立了由院士挂帅的“集成电路专业委员会”,针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技术演进路线、产业生态建设、产业基金运作模式等重大问题为上海市提供研讨与咨询。相比之下北京一直没有公开设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也没有形成固定的专家咨询机制,因此在产业组织统筹上缺乏一定的保障。
表3:上海及北京集成电路相关政策对比
二、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整体组织统筹和顶层设计
国家已成立由刘鹤副总理牵头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建议我市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相关委办局负责人组成的市级推进小组。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政策等资源,解决重大问题,全面对接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政策。同时,建议设立北京集成电路专业委员会,广泛吸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金融机构相关专家,针对产业发展、技术演进、产业生态、产业基金、重大项目等关键问题为北京市提供研讨与咨询。
(二)加快实施重大战略性标杆项目
一是,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衔接,通过引进培育、央地合作等多种举措,加快组织实施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有标杆示范效应的重大战略性项目。
二是,依托重大项目作为抓手,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一批能够承接重大任务、取得尖端成果、作出卓越贡献、形成“塔尖效应”的顶尖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创新体系,打造全球集成电路前沿创新的战略策源地。
(三)出台更有力度和针对性的政策
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的专项政策,支持集成电路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在资金、项目用地、用房、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资源倾斜。尤其是在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团队引进上要全市上下协力,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培育,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在集成电路设计及EDA、装备、化合物半导体等多个优势产业环节继续形成引领态势,在制造代工、封装测试等产业板块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四)落实京津冀产业配套与协同
一是,探索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领域推动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建立三地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支持政策联动机制,优先支持协同合作的重点项目,共同培育扶植区域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链,促进区域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产业布局优化。
二是,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引导工业半导体、显示芯片等北京集成电路产业链优势细分领域的龙头设计企业,结合产业链布局需要,发展IDM或虚拟IDM模式,推进其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制造或封测产能,实现联动发展。
(五)积极布局前沿创新成果转化
一是,发挥北京在集成电路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释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效能,加强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衔接,统筹布局集成电路重点领域原始创新,引领我国集成电路前沿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二是,支持北京集成电路企业加强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优势力量,积极布局一批革命性基础和应用技术创新成果,并促进其落地转化,积极争取未来规则的制定权与主导权,引领国际产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