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市更新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遗存改造
2020-11-19
2020年7月,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揭牌成立,新一轮城市更新拉开序幕。
表1 城市更新与存量盘活相关政策
文化创意产业是上海市八大重点产业之一,经认定的市级文创园区有138家,总建筑面积近700万平方米,超过60%的园区分布在中心城区,其中如8号桥、M50艺术区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工业遗存更新改造而来。2017年上海推出“文创50条”,文件明确支持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土地或采取划拨方式发展文化创意及相关服务,文创产业发展与工业遗存改造有机结合迎来政策红利。
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创产业发展与工业遗存改造两者关系愈发紧密。
工业遗存成为文创产业融合创新的有机载体。
首先,产业规模持续增加导致空间资源需求增大。当前文创产业正在成为上海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的新增长点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2018年上海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4227.7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约12.9%,与上一年相比增幅为8.9%,同比增速高出全市水平3个百分点。
其次,文创产业具备强融合性特征。一方面是与要素资源的融合,如“文创+科技”,VR/AR、全息影像赋能沉浸式互动文博展演;AI、大数据重塑内容生产方式等等,新技术要素正在推动文创产业供给结构变革。另一方面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如“文创+旅游”、“文创+商业”等,打造形成了一批如田子坊、上海玻璃博物馆等文创园区(工业)旅游示范点。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把文创产业对要素、产业互动等要求推向新高度,而处在城市中心的工业历史建筑恰好能依托其区位、人才技术集聚优势有效满足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
另外,文创产业形态逐渐由区隔化的文创园区向开放式的创意街区、创意社区拓展延伸,形成“三区融合”的模式,与城市生活更加贴近,如伦敦的国王十字街区、巴黎的左岸艺术区等,借助文创产业自身内涵的溢出辐射效应,为日常生活注入诗意和美学,营造“创意式生活”的文化氛围。而嵌入在街区、社区里的工业遗存本身具备强烈的时代烙印和价值挖掘空间,自然是文创产业栖息、与周边街区社区对话的最主要载体。
文创产业是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变迁,尽管工业遗存在当下无法延续过去所承担的仓储运输、生产制造等功能,但仍具备良好的空间价值、技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工业遗存的改造再利用,一方面可使其得到保护与修缮,提升区域面貌,同时通过对建筑历史内涵的挖掘,使当地历史风貌和文脉记忆得到传承与延续,丰富人文情怀。另一方面通过“旧瓶装新酒”,借助文创产业培育引进更多活动、产业要素、新业态,推动工业遗存功能转型,从而打造形成集文创、旅游、商业服务等于一体的活力创新街区。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更好将文创产业与工业遗存改造结合?根据层次与内涵差异,礼森智库认为主要有两种方式推动两者有机结合。
方式一:改旧辟新
在这种方式下,一般在改造中仅保留建筑的外部形态,而将内部空间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装修改造,以承载新的文创产业。改造仅停留在物质遗产层面,实质是发挥工业遗存的空间价值和建筑使用价值,同时与城市肌理、空间尺度有机结合。站在这种角度来说,改造完成后的工业遗存已经脱离了原本的功能属性,而重新成为一个独立于旧建筑之外的“新功能载体”。
他山之石:法国奥赛博物馆
法国奥赛物馆前身是奥赛火车站,于1900年投入使用,1939年之前是连接巴黎和法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而之后由于设施老旧、站台长度不再适应新的列车,车站被逐渐废弃。1973年,废弃已久的奥赛火车站被列入历史古迹增补名录,1978年正式启动改造工程,得到时任总统蓬皮杜的支持。改建后的奥赛博物馆于1986年正式竣工。至今,奥赛博物馆收藏了法国十九世纪下半叶包括绘画、雕塑等在内的大量艺术作品,以及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印象派画作,与卢浮宫、蓬皮杜艺术中心并列为巴黎三大国立博物馆。
图一 奥赛博物馆前身车站
奥赛改建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充分尊重建筑原有特色,对其外部并未进行较大改造,更多的是对室内功能的重构设计与装饰,以适应展览需求。回顾奥赛博物馆从车站完成向展馆的转型过程,并最终实现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背后主要存在三大助推因素:
1、20世纪下半叶,国际社会开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随后在1977年的《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进一步明确了历史风貌建筑的价值;
2、奥赛火车站的建筑本身独具艺术感设计,象征着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风格,具备较强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3、法国政府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艺术收藏单位,存在近代艺术品的收藏需要,而奥赛博物馆恰好能成为代表古代艺术的卢浮宫与代表现代艺术的蓬皮杜中心两者的中间过渡,为艺术品收藏提供空间。
方式二:守旧拓新
与上一方式不同的是,该方式是站在对工业遗存内涵底蕴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建筑背后的非物质遗产进行挖掘研究和传承拓展,使其作为工业技术及其发展的见证。通过保留并修缮原有的产业与建筑功能并进一步延伸,与科教、工业旅游等相结合,从而形成新旧融合、传承创新的文创产业,在原有基础上更好发挥其技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他山之石:日本富冈制丝厂
日本富冈制丝厂于1872年建成,位于群马县,是当时日本首家由政府牵头引进法国技术,实现大规模蚕茧生产和自动化生丝生产的国营工厂。制丝厂还把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是日本机械制丝技术的发源地。上世纪80年代,受到全球生丝价格战影响,富冈制丝厂停止生产。2014年,富冈制丝厂和丝绸产业遗产群落被联合国正式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15年,日本文化厅开始牵头实施《世界遗产活用项目》,由群马县政府和当地民间组织组成实施主体推动以富冈制丝厂为主体的丝绸产业振兴。而其与文创产业实现有机结合的主要做法包括:
1、整合周边遗存,组成日本绢丝产业遗迹群,完成产业整体性保护,打造丝绸文旅产业。富冈制丝厂联合周边的田岛弥平旧宅等相关遗址形成产业组团,不同遗址对应生丝生产的不同阶段,设计融入手摇缫丝机等体验活动,并借助VR影像等数字技术吸引游客参观。
2、丝绸文创产品开发。在制丝厂纪念品店销售描绘缫丝环节的手帕、绘本、明信片,以及含有丝绸精华的手工艺品等。
3、打造丝绸产业活动。2017年开始,富冈制丝厂每年举办丝绸博览会并组织相关研讨会、展览活动、养蚕农家群相关旅游活动,协同周边地域举办相关文创展位。
4、科教研究。面向当地学校开展丝绸文化传承活动,让学生参与养蚕制丝过程,体验丝绸文化。此外,开展群马县丝绸产业调查研究并将相关资料电子化。
图二 富冈制丝厂
奥赛博物馆、富冈制丝厂等作为在城市更新背景下较为成功的转型案例,为上海市推动文创产业与工业遗存改造有机结合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路径与借鉴。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上海大部分文创园区对工业遗存的改造基本停留在“改旧辟新”第一种方式。如由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改造而来的明珠创意产业园,汇集了罐头场、仪电鑫森等大量网络视听类企业;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改造而来的“上生·新所”,汇集了裸心社、稻城书店等品牌,成为集文创办公、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文化艺术生活圈。
在第一种方式下,历史建筑自身与新导入的文创产业其实已并无多大联系,而单纯只是外在形式的改造更新,从而成为适应新业态需求的产业载体。相对而言,类似于富冈制丝厂通过建筑活化利用、实现产业振兴和非物质遗产传承的方式更需要放水养鱼的长远目光,结合对当地产业、文化的理解方能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度融合。
因此,礼森智库认为,借助新一轮转型升级,上海文创产业要实现与工业遗存的有机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
1、理性认识、科学规划。在改造历史建筑、导入文创新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建筑保护、城市功能与遗存价值的关系。要摸清底数,充分调研,基于对产业特性和建筑自身属性内涵的全面理解,判断两者结合的可能性。若只是简单粗暴地翻新装修,必然会在文创产业导入过程中出现“水土不服”或同质化竞争。
2、细化政策、统筹协调。对工业遗存改造的实施过程可能涉及土地性质变更、建筑所属权变更、历史建筑保护等方面,这些需要规土、消防、工商、产业等部门协同联动,要进一步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明确执行操作的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