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产业创新探讨》
新冠疫情无疑将坚定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加速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作为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产业,大健康产业从2013年开始成为投资热点,现在的大健康产业投资已进入2.0时代,也是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整合重组的关键阶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了2030年16万亿的市场前景,也指出了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在如此庞大、如此变革的产业里,地方政府该如何选择符合自己的细分产业方向?如何规划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如何培育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带着这些问题,东滩顾问对大健康产业进行了一轮新的研究,对主要细分产业的未来商机和创新模式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以下6篇健康细分产业观察文章。
1、健康科技产业,从产业链、创新链到供应链升级
2、医疗服务产业,伴随城市群发展的变革
3、健康管理服务业,开启全龄化市场
4、养老服务产业,待挖掘的产业金矿
5、互联网+大健康,智慧赋能城市健康网络
6、医疗旅游产业,开启城市健康之旅
  新冠疫情又一次引发了全民对健康科技的关注,包括诊断试剂、疫苗、抗病毒药物、提高免疫力药物、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器械等产业价值短期看好,但这不会影响健康科技的长期发展趋势。

  从长期来看,20世纪生命科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对基因的猜测、发现、认知、测序以及些许的改造,伴随着生命科学的突破,健康科技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变革。在健康数据获取层面,基因测序、微生物组测序将逐步普及;在疾病诊断层面,以健康大数据为基础,医疗AI、诊断机器人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疾病治疗层面,靶向性药物、手术机器人、基因治疗、单谱微生物治疗、干细胞治疗等精准医疗手段将成为主流。

  就我国而言,虽然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技术等方面与先进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总体上我国已站在健康科技产业变革的大潮中,从研发体系建设、本土企业成长到跨国公司投资,在全球健康科技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我国医疗健康市场需求的升级,健康科技产业正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健康科技主体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现代人工作、生活习惯的改变,疾病谱在发生着变化,医疗技术也在发生着变化,生物医药创新常以一波又一波潮流的形式涌现。从未来几年看,精准医疗、生物制药、创新医疗器械和生物制造等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1、精准医疗

  从个性化医疗到精准医疗,基因测序、基因诊断、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生物样本库、临床大数据等迎来高速成长期。

  随着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精准医疗理念贯穿医疗全过程,全球个性化诊疗市场加速开启。从发展态势看,基因治疗尚处于技术攻关期,基因测序、基因诊断成本下降迅速,市场快速增长。生物样本库、临床大数据商业价值初步体现,未来服务于精准医疗的市场空间巨大,将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未来细胞治疗在慢性病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中的市场份额将增长最快,皮肤、软骨组织修复等也将成为主要市场。肿瘤治疗进入免疫细胞治疗时期,有望占据抗肿瘤市场较大份额;干细胞产业链形成了上游干细胞采集和存储、中游干细胞技术研发以及下游细胞诊疗企业。我国跻身CAR-T临床研究第一梯队,将干细胞研究列入国家863和973计划,预计未来几年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2、生物制药

  在前沿生物制药领域,血液制品、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发展势头相对不足,单抗药、新型疫苗、基因工程、CRO等领域快速发展。

  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多肽、蛋白、酶、激素、细胞生长因子及单克隆抗体等蛋白质药物不断涌现。单克隆抗体还处于高速发展期,治疗性抗体等领域成为关注重点,未来几年预计增速超过30%。小核酸制药是人类现代制药历史上的继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和蛋白药物之后的第三次浪潮。

  疫苗市场未来重要的增长动力将是新型、重磅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和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等。其中新型疫苗市场需求旺盛,可提升防控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能力,可带来千亿规模产值的疫苗市场。


3、创新型医疗器械

  在创新型医疗器械领域,家庭医疗器械、医用机器人、植入物、体外诊断器械、医学影像、高端治疗设备等是未来投资热点。

  中国的药械比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增量空间较大,影像设备、体外诊断和高值耗材占据医疗器械市场的前三大细分门类,内窥镜、化学发光、CT、MRI、彩超、血球分析将成为国产替代的黄金领域。监测类、保健类、康复护理类的家用小型医疗器械成为健康生活必须品。

  高端治疗设备、医疗机器人等将带来诊疗的颠覆性革命。肿瘤治疗等领域医疗技术升级,口腔、眼科等专科医院建设带来相应专科器械的广阔市场。基于智能技术的医疗机器人将在辅助治疗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成增速最快市场,医疗AI结合虚拟影像诊断将成为未来技术和应用的爆发点。


4、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应用领域广,其中药妆、保健品、功能食品、生物基材料等产品领域潜力巨大。

  微生物研发与制造现阶段以科研院所、实验室技术研发为重点,技术门槛高,应用尚待探索。生物基材料已进入市场化阶段,规模快速扩张,2020年我国产能将达1300万吨。保健品低端市场竞争激烈,高端技术前景广阔,近年来保持年均增速15-30%,2020年规模有望超过4000亿元。

  功能食品、药妆行业持续升温,高额利润空间吸引各路资本,很多中医药企业通过拓展功能食品、药妆产品实现规模扩张。在欧美国家,药妆化妆品的市场份额占整个化妆品市场的60%以上。而在中国尽管化妆品销售总额数目庞大,但药妆化妆品市场份额依然很小,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以上这些热点领域的探讨不一定能覆盖全部健康科技领域,还有小分子化学药、中药现代化等领域都存在较大的发展机会,如中医药在新冠抗“疫”中得到了广泛使用。而从未来的产业生态发展看,现在已到了健康科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整合重组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这些热点领域蕴藏着广泛的产业机会,必将催生大量的创业企业、企业裂变和跨国投资;另一方面,随着新版GMP及国家政策的鼓励,生物医药行业不断并购重组,行业集中度也将逐渐提升。

  从我国健康科技产业布局看,除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南京、杭州、武汉、西安、成都等高校资源丰富、健康人才密集的城市,也都形成了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集聚。在健康科技大爆发的背景下,健康领域创业的门槛不再高不可攀,健康科技有望延续“产业下沉”的规律,由城市群中心城市向周边地区形成圈层式布局,将为不同城市带来广泛的发展机遇。比如与上海一水之隔的海门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园,就承接了不少张江药谷和医谷的成果转化项目。

  而对于有一定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的城市,借助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整合重组的发展机遇,将更有机会实现健康科技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升级。下面结合国内健康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模式做了一些总结,提出助推城市健康科技产业升级的五点策略建议。

1、构建产业共同体

  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多点布局有必要整合升级,以热点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引领,聚集国内外高技术、高成长企业,形成“创业-瞪羚-独角兽-龙企业”的企业发展链条。城市内部的多个生物医药集聚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医药园区之间,通过企业间合资合作、技术联盟等多种形式,可以形成联动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基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接力棒机制,龙头企业将更有机会通过裂变发展、投资创业企业拓展研发管线,或是在全球设立创新孵化器,收购有潜力的成果项目,成长为引领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平台型企业。连云港是实现生物医药企业裂变发展最成功的城市之一,早期的恒瑞医药等企业通过不断的裂变式发展,不仅催生了正大天晴、豪森药业、康缘药业等医药百强企业,而且形成了以抗肿瘤药、抗肝炎药、麻醉手术药、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和医用消毒灭菌设备等六大产业为特色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2、打造特色产业链

  以某些特定细分领域为切入点和重点发展方向,可以走出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道路,如江苏昆山的小核酸产业基地、常州的骨科及生物材料产业、浙江台州的原料药基地、桐庐县的内窥镜产业、河南长垣县的医疗耗材产业等。

  下面来看下常州的案例。目前,常州已形成以骨科、齿科、心血管植入物等为主的特色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形成了全国最大骨科生产基地,涉及骨科植入物、骨科手术医疗器械、人工韧带、骨折固定夹板等骨科相关领域。常州集聚了天衍医疗、亚邦天龙医用新材料、南方卫材、脊硕骨科、法富来医疗科技、鼎健医疗等一批潜力型医疗器械行业新秀,拥有骨科植入物生产相关工具、表面处理、原材料、机加工等上游产业链配套,以及下游骨科植入物代理、销售和服务的网络。常州已连续多次举办中国国际骨科及生物材料产业投资峰会,在此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3、重构医药产业链

  CRO、CMO、CDMO模式的发展,极大打散了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围绕特定产品或研发生产环节可以形成模块化集聚。典型案例如江苏吴中医药产业基地,已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OTC营养补充剂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及中间体供应基地、全国品种最全的肽类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基地,这里面就有一定的CMO业务。吴中医药产业基地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综合条件最好的灵长类实验动物基地之一,集聚了药明康德、西山中科、苏州大学、贝尔达等多个动物实验平台。

  最新的重构产业链的实践是上海浦东新区正在建设的CMO试点区域,聚焦医药成果转化打造产业链聚合平台,以吸引更多国内外新药创制项目落户浦东。其中一个CMO项目是上海天慈国际药业有限公司在张江南区建的共享制药平台,包括20栋厂房、80条GMP生产线,整合医药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从成果转化入手将生产研发结合,打造全产业链可参与互动的共享式智能制造平台。这种共享制药平台可以为研创新药提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专业服务,为医药研发企业节省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

4、推动创新链升级

  从波士顿、硅谷等比较成熟的经验来看,一个城市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必须有顶级医院和大学的科研优势,同时要有很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波士顿在政府、企业、高校之间建立了专业中介服务网络,包括行业协会、政府中介、民营中介等服务组织,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从研究开发、技术信息、技术联系、成果转化、专利申请到风险投资、管理经营、税收优惠、商业化和市场开拓甚至出口援助等涵盖整个产业链的专业服务,提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官产学研合作效率。

  在这方面,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也是积极作为,但现存的问题是多点布局的创新服务资源需要进行整合。杭州规划建设医药港小镇的意义就在于此,小镇旨在加强与生物医药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三甲医院等的创新合作,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服务门户重地,以构建全链条的产业服务体系为目标,营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生态圈。目前已引进杭州师范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国家新药安评中心浙江中心、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杭州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中心、杭州诺奖国际创新中心、浙江人工智能新药创制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杭州)创新医药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杭州)创新药物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化中心等重量级平台。

  除了优良的创业创新环境,还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链。生物医药创新链涵盖了“科学院-研究生院-医研院-转化中心-临床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整个医学创新闭环,除了倍受关注的科研院所、转化中心等环节,其中的医研院、临床医院、康复医院等环节对于生物医药创新也非常重要。日本静冈医药谷、美国长木医学区等创建全球一流的生物医药创新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医药研发与医疗服务产业的联动发展,这为我国城市生物医药创新链建设提供了参考样板。

5、参与全球供应链

  产业供应链体系是构建区域产业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产业供应链发展迎来了创新应用的新时代。生物医药供应链贯穿于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整个产业链条,涉及到产业领域内的各个企业和机构,诸如服务外包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医药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商、经销商、医药电商、医院、药店等方面。畅通高效的生物医药供应链,对于整合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内各方的优质资源至关重要,有利于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集群。

  从医药流通环节延伸发展健康科技产业,江西樟树市、安徽太和县等都算是成功的案例。安徽太和县享有“买全国、卖全国”之美誉,借助医药流通网络渠道,吸引一批生物医药加工制造企业入驻,现有华源仁济药业、贝克药业、悦康药业等医药企业400多家。在新兴的精准医疗产业,入驻企业有华大基因、高安生物等,形成了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核酸提取仪、基因检测试剂盒、第三方基因检测中心、生物大数据中心、靶向新药研发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闭环。

  随着全球化创新的发展,发展医药供应链服务平台,参与全球医药供应链,将是促进健康科技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已有所作为,中关村一站式生物材料与生物试剂进出口通关专业服务平台,可以为科研单位、企业提供从咨询、委托、代理合同的订立、前置审批办理、到货、报检、报关、查验到最终送货共26个特殊物品和生物材料的服务任务。成都更是高调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集“通关、贸易、金融、物流、中介”等五大功能为一体,对接欧盟进出口药品质量监管体系,探索“海外预检”优化医药跨境铁路冷链物流监管方式,打造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的“管家式”全链条服务体系,以此集聚国内外的医药贸易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等功能。虽还没有看到多少实际的效果,但这种思路是对的,我国健康科技产业发展已到了放眼全球化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