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代的产业规划研究
2020-12-02
产业是支持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取代高速增长成为新的时代发展命题,中国经济无论从规模、速度还是创新能力上,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产业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必须顺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不同,产业规划更多是一种非法定规划,更多强调的是战略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地方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产业园区运营商谋划区域内产业发展问题,为区域发展确立具有竞争力、可持续的产业体系,在产业发展问题上明确方向、统一思想、抓住重点,能够指导产业招商、培育和运营服务。当然,有的产业规划也服务于上位政策和特殊区域申请。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产业规划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服务市、县(区)、镇(街道)等行政区域,一种是服务经开区、高新区及各类园区管委会或运营商。前者更强调全面发展,除了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还要兼顾社会就业、公共服务等内容;后者更强调经济产业的发展。
市县(区)镇产业规划,要结合不同发展层级来研究。从我国当前区域发展情况看,部分偏远地区还处于起步期,大部分地区处于发展期和升级期,少数几个一二线城市处于创新期。发展阶段不同,基本条件和特征不同,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同,发展重点和策略因而也不同。
开发区和园区产业规划,要结合不同发展阶段来研究。高新区、经开区、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都是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集聚形式,不同发展阶段的园区使命不同,比如国家高新区是区域自主创新的基地,担负着集聚创新要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创新型企业等重要使命。
关于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变化,已反映在各种“+时代”的词汇上,如颠覆性创新时代、新经济时代、新零售时代、新制造时代、新文旅时代、城市群时代、新全球化时代等等。透过这些词汇,我们发现,产业规划的宏观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创新与突破、共享与融合、区域与全球、生态与人文。
1、创新与突破
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颠覆性技术全面爆发,全球正在进入颠覆性创新时代。对产业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人类产业经济活动将开启从已知世界的规模、效率和质量,到未知世界的发明、探索和跃迁的新征程,从重视已有产品的效率型、效益型改善,到追求新产品的创造性、创新性发明。新科技革命,不仅将带动巨大的新技术和新产业投资机遇,还将对现有的产业经济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新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引领制造业本身的变革,工业4.0、机器人、3D打印、工业互联网等新制造技术,正在推动新制造时代的到来。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中国制造业的成长主要依托两点,一个是成本,一个是规模;而在新制造时代,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快速适应产品市场、产业技术、使用场景的变革,比如面向用户的柔性化制造,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制造,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利用工业互联网重组制造资源等等。
2、共享与融合
3、区域与全球
4、生态与人文
“文化复兴”成为国家战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是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以及消费商品中文化附加值的增加,在传统文化活化、数字文创、网红经济等的带动下,文化创意产业呈现新的繁荣景象。同时,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也是催生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数字内容、影视出版、文化展演、文化旅游、公共文化、创意设计等。我国积极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1、从短线操作到价值投资
传统的产业规划偏向于短线操作,一般遵循土地开发-产业招商-税费收入-土地开发的发展模式,实现开发和招商的滚动发展。而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产业扩张的需求和速度放缓,新经济呈现非连续的机会导向和爆发式成长,产业规划的重心应放在核心产业的培育上,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前沿产业和企业进行布局,通过持续的政策、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投入,获得长期的价值回报。典型案例如杭州持续发力数字经济产业,从互联网之都发展为数字经济第一城。还有贵阳的大数据产业、重庆的笔记本产业、武汉的存储器产业等新产业集群,基本都遵循了这一逻辑。
2、从地理区位到网络区位
未来的产业规划,将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产业布局和落位。只要在全球的产业生态网络中具有价值,不可替代,那么企业的规模将不再重要,同地区的所谓产业竞争在全球层面也显得没那么重要,这也是日本、德国各类规模不大的特色小镇、中小企业得以名震全球的原因。如何利用中国的大市场以及制造优势,挖掘本区域在全球产业生态网络中的特色定位,融入全球产业链,整合和利用全球资源,应纳入产业规划的视野,比如东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在全球电脑等产业链中地位举足轻重。
3、从产业链条到产业生态
随着产业链的分解、创新和跨界重组,新经济发展基本遵循创业-瞪羚-独角兽的发展路径,在空间上呈现产业生态群落的发展逻辑。因此,在项目招商和产业扶持方面,应更加重视扶持小微企业、草根企业,更加注重新研发、新创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抢抓产业爆发式增长的机遇,吸引、发现和支持瞪羚、独角兽企业发展;引进平台型企业、大企业平台化转型、培育平台型企业,促进各类业态跨界融合发展;构建推动创新应用的新试验空间和新孵化平台,包括共享出行、无人零售、家居智能化控制、智能化诊疗等。
4、从财富优先到人才优先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在生产要素中地位更加凸显,尤其在新经济产业领域,新赛道、新创业成为吸引投资的风口,人才成为体现竞争力最核心的要素,也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内容。在产业规划中的人才优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定位更多地考虑人力资源禀赋或对人才的吸引力;二是结合产业发展引进各类人才及智力机构,包括高校、科研院所、教育培训机构以及科学家、企业家、创业人才、新工匠等;三是打造人-城-产的内生循环机制,打造面向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群的友好城市,培育鼓励创新创业的活力氛围。
5、从物质驱动到数字驱动
6、从底线思维到品牌思维
过去,环保是产业规划的底线,就是满足环保的最基础要求,甚至在缺失监管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去挑战和突破底线,因此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未来,有风景的地方更易发展新经济,城市及园区环境本身将作为吸引企业、吸引投资、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本身蕴含着巨大产业机会和能量。除了生态环境,城镇和园区营商的软环境也需要升级,要顺应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将改革、开放与创新作为城镇和园区最主要的发展驱动力,打造有利于吸引高端产业的改革高地、开放高地和服务高地。
案例链接1:
青岛崂山区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
2007年10月,在新领导班子、新发展形势、新管理体制(崂山风景区划归崂山区政府管辖等)多种背景驱动下,崂山区政府委托东滩顾问编制崂山区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指导城市规划修编和各专项规划编制。重点探讨崂山区行政区、崂山风景区、青岛高科园的功能空间整合问题,探讨详细的产业定位、产业载体和升级路径。
今天的崂山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岛城市副中心,沿着海尔路规划建设的商务一区、商务二区、商务三区的楼宇经济活力逐步呈现;沿着张村河和滨海大道发展蓝色硅谷产业创业带,正在积极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滨海一线“九曲十湾”中,沙子口湾、王哥庄湾等的旅游度假功能不断升级,围绕仰口湾、王哥庄湾规划建设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
案例链接2: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我们构建了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并针对重点领域设计了不同的集群发展路径,链条式集群、模块化集群或是跨产业集群,明确了各细分产业在开发区如何强链、补链、裂变和迭代升级,从产业实操考虑设计了招商路线图、产业培育策略以及产业载体平台,在空间上规划了园区、社区、街区、城区融合发展的新蓝图。
2009年以来,连云港开发区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遵循“产业+平台”的发展模式,以生命健康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清洁能源创新产业园、中德产业合作园、中日生态科技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的建设为抓手,使得新医药和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案例链接3:
郑州高新区北斗云谷千亿科技城发展规划
2014年,东滩顾问参与郑州高新区发展规划课题。郑州高新区作为河南省的标杆园区,也承载着河南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示范的任务。
郑州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序列中并不突出,在产业规模、科技实力等都不占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高新区升级发展呢?当时的初步设想是进行主题聚焦,以“北斗云谷”为建设契机,以“千亿科技城”为发展目标,推动高新区战略升级,转型发展。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围绕“北斗云谷”建设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成效显著。目前,郑州高新区已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综合排名连续上升,并成功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高新区各区块围绕产业集聚方向,实现混合功能组团发展,全方位展现了一个千亿科技城的新蓝图和新形象。
案例链接4:
上海青浦区华新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
东滩顾问立足长三角空间视野和产业需求,从“物流升级、科创突破、智造引领”三大维度出发,重新审视华新镇的产业战略,并重点探讨了智慧物流产业集群、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和都市服务产业集群(休闲旅游、都市快消品、健康服务、商贸服务)等的产业定位、发展路径和培育策略。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