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创走廊——打造组团式的创新生态圈
2020-12-17
高科技产业带是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种典型模式,近年来高科技产业带有了升级版的表述即科创走廊,全球典型的科创走廊有旧金山硅谷走廊、东京筑波走廊、伦敦剑桥走廊、波士顿地区走廊等。
高科技产业带是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种典型模式,近年来高科技产业带有了升级版的表述即科创走廊,全球典型的科创走廊有旧金山硅谷走廊、东京筑波走廊、伦敦剑桥走廊、波士顿地区走廊等。 “科创走廊”是指相关城市通过集聚创新要素、改革创新制度而打造形成的创新要素高度集聚、高端人才资源汇集、新兴产业创业密集、能够对创新发展发挥支撑作用的重点发展区块,一般沿城市主干道呈“廊状”布局。 随着创新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新经济和新动能,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共识。其中,打造“科创走廊”,形成创新发展的核心支撑平台,已经成为国内很多城市实践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研究科创走廊的意义不仅在于科创走廊自身,更在于科技园区如何融入城市协同创新体系。
2008年,深圳南山区提出要打造以“西丽大学城、深圳湾高新区和大沙河创新走廊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核心区”,即“大沙河创新走廊”的规划。
大沙河创新走廊从南山大沙河源头福龙大道起,到滨海大道深圳湾入海口止,包括桃源、西丽、粤海、沙河四个街道办辖区共96.6平方公里的范围。在上游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为核心建设知识创新高地,中游以留仙洞总部基地为核心建设产业创新高地,下游以深圳湾科技园为核心建设技术创新高地,连接成为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功能区。
目前深圳大沙河创新走廊已集聚了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工大(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中科院先进院、7所诺奖科学家实验室等一批高层次大学和研究机构。
2、上海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和松江G60科创走廊
2018年7月,上海浦东发布《深入推进张江-临港“双区联动”,打造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的行动方案》。总体定位上,打造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发展轴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极核和世界级科学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发展和智能制造集聚区。产业方向上,力争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培育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 2016年,上海松江区提出并实施G60科创走廊构想,沿着40公里的G60科创走廊,松江区聚拢起了“一廊九区”,聚焦实施土地、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让各类创新要素迅速集聚过来,努力使这里成为质量标准、双创活跃、产城融合、先进制造、人才集聚、科创环境的六大高地。后来,G60科创走廊向长三角纵深延伸,形成“一廊一核多城”覆盖长三角多个城市的科创大走廊。
2016年,杭州在2012年设立的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以创新生态圈理念升级简单的多个园区组合模式,一时间成为城市科创走廊建设的引领者。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长约33公里,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串联起“一廊三城十五镇”的空间结构,构建多个3-5平方公里的知识创新生态圈和企业创新生态圈,包括围绕高校建立环高校知识创新生态圈,以及围绕大型科技创新企业、大型实业企业形成的企业创新生态圈,以高度活跃的社会资本、自由开放的民营经济、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亲近市场的柔性治理,形成可持续的创新造血能力。
目前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已引进了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院、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等科技重器,汇聚了高校和科研机构60余家,集聚诺奖获得者和院士工作站19家、博士后工作站22家。
2019年,济南沿着经十路规划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围绕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超算中心、山东大学研究中心、引领型企业等创新母体,引导形成“一廊六带、四圈多园”的发展空间。四大创新圈,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储备潜在的创新锚点,围绕提供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企业需求,提供多元的创新细胞,加强创新网络连接,推动创新辐射。
济南齐鲁科创大走廊所在的经十路是贯穿济南东西两大卫星城和大学城的交通大动脉,也是科教资源高度密集的隆起带,目前已规划建设了院士谷、双创人才基地、生物医药孵化园、国际人才城等平台,已签约落户清华启迪、北大未名、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北交大智慧科技城、意大利科学院、白俄罗斯科学院等20余所科研院所。
城市科创走廊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区域产业生态建设意义重大,也为科创功能载体的开发运营和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2019年,东滩顾问参与了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城的战略策划研究,对城市科创走廊规划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里结合以上案例对科创走廊的规划方向和思路做一点探讨。
城市科创走廊的规划出发点,在于整合和激活城市各类创新资源,形成密集的创新网络效应,一方面赋能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一方面培育全新产业集群。因此,在规划上基本遵循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布局理念,筛选一批有前景的创新瞄点和服务瞄点,打造布局一些高层次的服务园区、科创园区,引进平台型企业,形成多个复合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圈。
(1)产业服务升级
针对城市及周边产业集群升级,发展能够促进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和服务产业内容的智能化、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重点挖掘引领制造业升级的研发外包、智能化服务、检验检测、供应链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机会。
(2)科技创新引领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站上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为城市和区域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大力引进和培育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包括政府主导、行业龙头企业主导、产教联合主导、科研骨干主导等不同模式。
(3)新型产业培育
在立足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战略、区域条件和外部资源,挖掘可以成为城市新经济增长极的新型产业。尤其关注本地化企业的二次创业,依托本地区的企业家、资金和生产经营资源推动新型产业项目的合作落地。
2、技术+人才+市场+资本,打通四新产业升级转化渠道
城市科创走廊建设的主要着眼点,在于整合城市科创资源,构建城市协同创新体系。围绕城市所在区域的基础优势产业升级和新型产业培育的需求,技术为核、人才为本、市场为基、资本为要,打通新的科技成果、产业业态等在城市落地转化的渠道;通过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示范和规模化放大效应,带动大区域的产业发展升级。
(1)构筑全产业创新生态,打造不同主题的新经济产业园
筛选一批有前景的创新瞄点,从科技成果小试、中试、工程化、产品验证、系统集成等环节,建构覆盖全产业链的赋能平台。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材料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聚焦大区域产业集群升级强关联的产业方向,打造不同主题的新经济产业园。
(2)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打造场景式科技展贸中心
通过技术赋能,将抽象化的科技产品、技术予以场景化展示,开展科技成果交易、科技企业技术实力展示等活动。打造科技成果秀场,颠覆传统展示形式,室内室外相结合,实景和VR技术相结合,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科技产品及技术,促成技术交易发生。
(3)形成产教融合生态,培养创新创业型高级产业人才
规划建设产科教融合的共享教育培训基地,商业精英+技术专家+高校师资相结合,重点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市场人才和企业家人才。建设集约化的总部教学基地,提供基础性教育服务;将校区的教育、社交、就业、配套等功能向城区延伸,实现多种资源聚集共享、互补融合。
(4)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创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科技金融为主体,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多层次资本市场保障,同时引进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法律、人力资源等服务机构,采用创新券等支持方式,为企业提供完备的科技服务。搭建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交流界面,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资本关注,促成企业融资、上市等活动。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