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20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十四五”规划期很快就要到来。对于产业园区而言,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期,既是开发区发展的重大挑战期,也是重要机遇期。能否在“黑天鹅”事件频发、产业转型压力大、同质化竞争等诸多挑战下,顺利浴火重生、再上台阶,需要在“十四五”规划中找到答案。那么,产业园区的“十四五”规划应该如何编制?需要重点关注哪些要点呢?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是重要的风向标:

2017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文中,对于开发区改革创新提出了体制改革、分化整合、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开放发展、设施建设、PPP合作等更为明确的要求,标志着从国家层面对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升级指明了方向。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十一号文”),为国家级经开区吹响了新时期发展的号角。由此可见,目标设定、产业优化、招商策略等方面将成为产业园区发展的核心。本文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为全国产业园区领导提供参考。



规划目标如何设定?

在过往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唯GDP论”、拼资源、拼政策等招商引资工作粗放现象普遍,导致招商引资效果不佳,其根本原因在于招商理念出现了偏差。面向“十四五”规划期,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招商理念。诚信理念是招商工作的前提。招商引资工作中的“诚”即做出的承诺、双方的约定要符合实际需求、遵守法律要求,不能为了吸引企业而夸大;“信”要求及时兑现承诺约定,取信于投资商。

毛振华雪地陈情,控诉亚布力管委会,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不仅如此,招商失信事件屡有发生,“新官不理旧账”是很多园区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也是“短视”的体现,严重影响了产业园区的形象,也对当地投资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招商引资领域政务诚信建设,认真履行依法做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得以政府换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此举一出,足以看出从国家层面的重视之深。因此,面向“十四五”规划期,产业园区要从理念上根本改变,做到诚实守信,对投资商的承诺须及时兑现。此外,还需正确认识本地的优劣势,与时俱进开展招商工作。这就要对所在园区进行一个SWOT分析。例如,在区位、交通、自然资源等外部环境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产业园区便可以从自身着手,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用高质量的招商服务赢得企业的青睐。

分析完以上内容,就可以开始战略目标的制定,这也是产业园区“十四五”规划中一项提纲挈领的顶层工作,重要性和难度都比较大,需要对产业园区内、外部的战略环境进行充分分析,也需要产业园区负责人和各部门多轮沟通才能形成。战略目标一旦确定,就会成为所有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指引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从时间维度来看,战略目标包括长期目标(愿景、使命)、中期目标(2021年-2025年的年度目标)、短期目标;从内容维度来看,每个部门都要编规划,各部门都要深入思考,提出本部门未来五年的规划或思路,明确详细框架、具体事项和工作任务,要注意留有余地,不给未来发展留下后遗症。


产业定位如何升级?

“十三五”期间,许多园区的主导产业仍然是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制造业、低端物流仓储等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也是各地政府逐步“腾退”的对象。2020年初的疫情进一步加速了产业“洗牌”的进程,许多园区原有的主导产业加速下滑,甚至“一蹶不振”,导致“空置率”和招商难度大幅增加,转型升级的压力倍增。 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却获得了高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产业很有可能成为5个10万亿级的产业,预计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5%。

然而,多数产业园区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不够到位、对新经济的了解不够充分,对相应的配套服务重视程度不足,加之招商理念的落后,导致招商环境改善、招商工作专业化未能跟上产业转型的步伐。产业园区也要避免“大而空”的产业定位,因为现实是“残酷”的——同质化竞争导致“美好的规划”难以落地,园区的主导产业升级方向,必须经过系统研究与论证,否则就是“缘木求鱼”;而没有细分的产业定位,导致同质化定位现象严重。

通常情况下,产业园区会与专业的咨询机构合作,来制定产业规划。通过对园区进行产业研究与评估,常见的产业研究评估模型包括行业吸引力(如市场状况、外部环境、竞争态势等)和本地资源能力(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两个维度,以此分析一个产业的前景及与园区的匹配度。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产业进行科学的筛选,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得出若干个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最终形成产业园区产业定位,也就是未来招商的方向。同时应根据产业园区实际用地情况,结合各产业发展需求特点、控规要求、环保要求及产城融合等方面的考虑,对空间布局进行统一安排,确保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招商模式如何创新?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专业化几乎是招商工作最核心的“词汇”。国务院十一号文明确提出:“支持国家级经开区按市场化原则开展招商服务”,就是鼓励招商工作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因此,面向“十四五”规划期,产业园区不宜再采用“全民招商”等简单粗放的工作方式;而是应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与招商机构合作,从专业化、系统化、市场化的角度,引导招商引资工作的创新升级。相信对于大多数产业园区而言,都在“十三五”期间了解过市场化招商,但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落地。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推动产业园区与市场化招商机构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才能在新的五年实现创新突破。

理想的招商合作组织应包括:专业招商机构,为产业园区招商提供委托代理服务;上级政府部门,与产业园区信息共享、协助招商;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为开发区推荐行业内优秀企业和项目等。产业园区若想寻得合适的机构,要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第三方的优劣势,然后结合最初的定位筛选出2-3家第三方机构。

作为政府招商人员常接触到的第三方机构有:(1)会计/律师事务所优势:这类机构的人员因为工作性质常与企业负责人沟通,能够掌握一些大型企业的投资信息;劣势:主营业务并非招商,往往和企业签订保密协议,不愿意去配合政府 ;(2)商会、协会优势:这类组织有一定凝聚力能够将大批企业家召集在一起,方便集中进行招商推介;劣势:组织成员固定,无法确保他们是否存有投资意向;(3)个人招商优势:利用自身能力和强人脉招商;劣势:人力单薄,项目信息有限;(4)招商服务公司优势:招商为主营业务,专业度和项目信息比较靠谱;劣势:前期需要谨慎调研及筛选;通过以上第三方机构优劣势对比,再拿出定位参照很快就能筛选出与定位相符的机构。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