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以高起点大空间构建竞争新优势之路
2021-04-2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立足我国发展阶段的主动作为和长远部署。
1
一是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结构竞争优势明显,特别是在深耕的消费者互联网市场领域,形成了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拼多多等为代表的大批互联网服务企业,以及华为、小米、中兴等为代表的通信领军企业,已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但现阶段我国完整的产业结构整体上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亟需提高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构建高端主导以及中低端匹配的竞争新优势。此外,在数字经济部分,随着消费端互联网市场进入竞争红海,亟需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在更多新领域(制造、医疗、交通等)、新维度(设备、服务、解决方案等)拓展产品和服务的新价值,积极构建我国在数字经济的全方位领先优势。
二是实体经济中的制造规模居全球首位。在制造领域,国内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产业链与发达经济体掌控的高附加值环节衔接互补,通过发挥后发优势,依托广泛的先进技术学习来源、庞大劳动力市场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等有利条件,早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是,面对复杂的国际格局变化,进一步推动实现整体产业水平的高级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国际化,是面向建设世界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所需要构建的竞争新优势。
三是产业配套能力完备,是现有产业发展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我国为汽车、智能终端、芯片等代表性产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过程,提供完备的上下游零部件供应、人力资源供应、消费市场和工业基础设施等条件,吸引了大批国际高端制造资本的投资。
2
依托高起点大空间新发展格局
持续创新驱动重塑竞争新优势
一是在 “强基础”方面,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在加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传统工业“四基”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自动控制、核心软件、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产业基础能力和数字平台设施的建设。
二是在应对“短板”方面,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关键产品保障能力与产业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薄弱环节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要制定不同情境下的应对办法,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攻克面临的“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强化自主研发和关键技术掌握,并通过国际创新合作,提升产业面向未来的技术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
三是在构筑“长板”方面,多维度、多路径提高我国对全球产业科技创新网络的嵌入率与贡献度,优化与国际合作伙伴的灵活协同方式,积极开展以共创价值为导向的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创新竞合之势,有力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开放格局中的位势,夯实拉紧全球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
四是将科技自立自强与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结合起来,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将国际合作推向新高度。创造有利条件,开辟合作渠道和空间,保持高层次、高频度的联系对接,加强高水平交流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寻求相互合作的对节点、融合点,开创共进共赢新局面。
一是依托制造业门类齐全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庞大的差异化消费市场需求,鼓励更多企业建立产品和服务的特色。
二是尊重国际分工转移规律,加强对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过程中的选择性转移,依托“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框架和中欧投资协定(CAI)、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等合作协议,引导和影响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被转移的速度和范围,实现产业的有序、有节、有利的转移,进一步夯实我国产业比较优势。
三是依托新兴技术和新旧技术的有效跨界融合,在更高起点上、更大空间上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势的转换,把握数字技术赋能带来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先发优势,构建智能发展体系,创造新的产业生态,促进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升级,形成高端新兴产业持续萌发的新态势。
一是发挥内部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优势,提高科技成果向产业的转化效率的同时,显著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高端化水平,以及一致性和稳定性等高质量特征,进一步助力优势产业和领军企业的国际化市场开拓和全球运营。
二是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全球业务整合向纵深化发展,依托国际合作窗口城市、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培育对外开放产业集群,鼓励跨国经营提升本土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全球市场开发。
一是利用新基建契机,统筹数字基础设施的规划,加快推进大数据平台、云计算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型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自动控制与感知、核心软硬件、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等新型基础能力和平台设施建设,特别是促进大规模数字连接,促进数据获取、分析、交易和利用等支撑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促进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二是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前沿智能技术更多应用到各类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营销管理等核心环节,大力发展现代数字贸易,充分发挥各类数据资源的价值,以及其在特色利基市场挖掘、全市场流程把握和全产品周期管理的能力,促进企业从提升劳动生产率逐渐向提升知识生产率过渡和拓展,促进各类信息和数据转化为产品/服务附加价值(产出)的效率。
一是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创新型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体系中的话语权。企业是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应鼓励其在研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联合大学和院所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创新,让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端紧密衔接。此外,应重视领军企业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专利质量和技术诀窍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以及下游“超级用户”企业的集成整合作用,真正激活上游产业的研发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
二是努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重视对那些拥有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勇于创新和敢于试错的企业家精神的保护与宣扬。
三是加大力度引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健全在新技术领域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快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应用领域的顶尖人才、基础人才和融合类梯形人才队伍供给充足的新局面。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