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长三角,风云汇水乡。近日,“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建设号角正式吹响。以数字经济为本源,这一干线不仅对上海市域格局的重塑与优化起到强劲助推,同时也正书写着示范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崭新篇章。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下,这一整装待发的数字干线又将如何打造成为数字长三角的空间载体和样板示范?


2022年1月16日,一场名为“‘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启动会”的活动在上海市青浦区举办,会上发布了《长三角数字干线发展规划纲要》和《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区行动方案(2022年-2023年)》,标志着“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建设吹响了冲锋号,也让“长三角数字干线”这个名称为更多人所熟知。


图: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启动会,来源:绿色青浦


“干线”原指交通线、电线、水管、输油管等的主要路线,主要是现实空间的有形廊道,大家可能更为熟知的是日本的“新干线”。随着数字时代的加速到来,也衍生出了“数字干线”的概念,主要指数字空间的无形廊道。


早在1992年,美国政府就宣布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计划,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信息高速公路”。此后各国纷纷效仿,并且使这条“高速公路”越来越具像化。


2017年,中国建成了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沿线一共设置了北京、济南、合肥、上海等32个中继站点,位于京沪干线上的金融、政务等机构可利用这一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进行保密通信。


2020年,欧盟发布了《欧洲数据战略》,提出建设用于互联和自动交通的5G走廊。这些探索可以看作是“数字干线”的雏形,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区域进行系统的具体实践。因此,“长三角数字干线”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引领性的开创意义。


“长三角数字干线”是指发端于上海市青浦区,以数字经济为本源,依托G50主干廊道,与沿线城市构建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并共同推进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协同打造一流新型基础设施的数字创新发展带。


目前,长三角数字干线已经被列入上海市政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重点工作。那么,这条数字干线的建设,对于上海市、示范区、长三角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什么?


对于上海市而言,意味着市域格局的“提内涵”和“做示范”


“十四五”和今后一段时期,上海市将加快打造“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市域发展格局,同时也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而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建设,无疑是促进市域发展格局重塑、整体优化的重要推力。


图片来源:上海“十四五”规划


一方面,长三角数字干线将提升上海市“两翼齐飞”的内涵。“两翼齐飞”原指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张江科学城等战略平台,发挥对内对外开放枢纽作用。


事实上,世纪大道—延安东路—G50作为上海东西向发展轴,本身就是全市的数字信息产业集聚带。延安东路贯穿的黄浦区提出打造全市领先的“数字治理应用示范区”,静安区是全市唯一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的区,长宁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数字长宁”。


“东翼”的张江、临港是全市重要的数字功能区,集聚了上海数据交易所、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张江数字生态园、张江人工智能岛、东方芯港、信息飞鱼等重大产业和科创载体,以及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功能性信息基础设施。


“西翼”的虹桥商务区、一体化示范区同样是全市重要的数字功能区,集聚了全球数字贸易港、北斗西虹桥基地、智能化国家物流枢纽、市西软件信息园、西岑科创中心等重大产业和科创载体,华为也正在积极谋划打造全国首个“根技术产业园”和长三角数字技术创新“揭榜挂帅”平台,如果加快布局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高质量数据中心与算力调度平台等功能载体,就能够与“东翼”形成产业错位、功能互补的格局。


特别是根据《上海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2025)》,临港新片区、一体化示范区定位于全市两大创新协同发展新高地,并与张江科学城共同构成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网络体系骨干。因此,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建设,将为上海“两翼齐飞”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共同推动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


另一方面,长三角数字干线将打造上海市“新城发力”的示范。“新城发力”原指大力实施新城发展战略,承接主城核心功能,把五个新城建设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融入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


青浦新城作为五个新城之一,最早是在“一城一名园”建设中提出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可以说是这一概念的策源地。而青浦新城也围绕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治理的综合集成,率先提出打造5F数字之城,即数字未来之城(Future)、数字魔幻之城(Fantasy)、数字时尚之城(Fashion)、数字乐趣之城(Fun)、数字友好之城(Friendly),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的“极中极”“核中核”,描绘了数字新城的愿景。


笔者认为,Future就是要率先探索一批多样化的数字应用场景,比如建设一批数字园区、数字工厂、数字车间,改造一批数字学校、数字医院、数字场馆,推出一批数字楼宇、数字商圈、数字供应链,以“数字维度”引领“生活之变”。


Fantasy就是要率先探索一批技术金字塔上引领性的数字前沿技术,比如围绕“元宇宙”推进硬科技、黑科技甚至是科幻的应用,让上海作为“魔都”的魅力更可感知。


Fashion就是要率先探索引领数字化时尚,比如结合打响“上海文化”“上海购物”品牌,以数字化赋能“国风+潮流”,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城市软实力。


Fun就是要率先探索数字化带来的新乐趣,特别是青浦新城要打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就必须吸引和留住包括华为、网易、美的等企业的数字化人才,而吸引Z世代的重要因素就是好玩与否,比如能否结合长三角演艺中心建设,率先引进人脸识别系统,提供类似西班牙Teatreneu剧院的“按笑收费”产品。


Friendly就是要打破数字鸿沟,构建全龄友好型城市,比如充分保障“一老一小”等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人群的生活需求,以消除“数字贫困”促进共同富裕。因此,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建设,将为上海“新城发力”打造数字新城的样板示范。


对于示范区而言,意味着空间格局的“一体化”和“高质量”


“三体”指距离地球约4光年的南门二构成的三合星系统,长三角数字干线也提出,要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打造“数字三体”,充分依托制度创新平台,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的核心区,同时也将推动示范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方面,长三角数字干线将进一步推动示范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设立两年多来,更多的还是先做“加法”,推动一体化实现“叠加效应”和“物理反应”。下一步,要“在两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已取得初步成果的创新制度进一步研究深化,对尚未破题的集中力量取得突破”,就要通过做“乘法”,推动一体化实现“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


这其中,数字化应当是一条有效路径。特别是上海提出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江苏提出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浙江提出推进数字化改革,长三角数字干线本身就是这些战略的有机集成。


比如,同现实世界中一样,在数字世界同样也存在“断头路”,设施、标准、模式、程序等各不相同,信息自由流动的效率还有待提升。而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建设,有利于率先构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打破区域数字壁垒,率先打造国内数据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数据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特别是如果能够争取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至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延伸至示范区,那么吴江、嘉善都能够共享这一高速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提升数字化效率。


又比如,示范区有条件率先促进数字认证体系、电子证照等的跨区域互认互通,强化统一的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公共支付等基础支撑体系,打造“不带证示范区”,从而促进政务服务和城市运行管理跨区域协同。


再比如,目前我国碳排放主要采用相对粗放的物料核算法,而发达国家主要采用更为精准的在线监测法,示范区如果率先统一探索在线监测法,有助于更好摸清“碳收支”家底,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因此,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建设,将成为以数字化深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另一方面,长三角数字干线将进一步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同“一体化”相比,示范区的“高质量”显示度还不够强,而数字经济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示范区中,青浦拥有北斗西虹桥基地、智能化国家物流枢纽、市西软件信息园、西岑科创中心等应用和终端优势,吴江拥有亨通光电、京东方、英诺赛科氮化镓、有机光电研究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苏分院等转化和支撑优势,嘉善拥有立讯智造、格科微电子、赛晶亚太半导体科技、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基础和集成优势,有条件共同打造万亿级数字经济发展带。同时,通过激发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能够引育一批数字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比如,大家在谈到基金小镇的时候基本都会想到格林尼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格林尼治小镇距离海底光缆很近,保证了交易处理的速度,这才是发展对冲基金的关键所在。


2019年上映的美国电影《蜂鸟计划》,就讲了一个修建“最直光纤”、缩短1毫秒的金融交易时间、提升高频交易获利水平的故事,特别是从2012年至今,毫米波和激光技术相继被应用于信号传输,这两项技术都被金融公司而非通信公司掌握在手中。对于示范区而言,就有可能依托高速信息基础设施,加快金融产业发展。



又比如,著名城市发展专家李忠认为,大都市会有越来越多的数字游牧民(Digital Nomad),他们主要从事与互联网相关的高科技工作,在有着良好自然环境的地区,利用电信设备和互联网进行远程办公。


示范区如果能够打响“数字+水韵”特色品牌,推进数字生态与自然生态深度融合,就有可能吸引一批数字游牧民,更加丰富“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的内涵。因此,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建设,将成为以数字化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对于长三角而言,意味着区域格局的“探路径”和“强功能”


与现实空间的有形廊道不同,数字干线能够依托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打破传统的带状布局,实现更大空间范围的扩散辐射,并不断形成新的高密度数字区域。


因此,长三角数字干线能够以长三角41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延展,共同打造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领先全球、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数字化应用引领全国的数字长三角。


一方面,长三角数字干线将推动探索数字长三角的建设路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统筹打造数字长三角。


随着长三角数字化进程的快速深化,数字长三角的内涵愈发丰富,也需要一个更加具象的空间载体和样板示范,而长三角数字干线能够描绘数字长三角的现实模样。特别是通过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建设,能够探索出一批数字标准、数字规则、数字场景,为数字长三角的建设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比如,通过会同长三角区域加强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区域数据共享需要,共同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基础库、专题库、主题库、数据共享、数据质量和安全管理等基础性标准和规范,能够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和利用。


又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明确数据成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通过推动从产业生产数据,到数据支撑产业,再到数据就是产业,加快探索绿色金融、快递物流、地理空间、进口商品等领域数据要素的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数据采集、清洗、挖掘、应用、资产管理、数据治理、合规咨询、安全评估等全产业链环节数据要素市场主体,能够推动数据交易从敏感、低附加值的数据买卖模式向脱敏、高附加值的知识赋能模式转变,努力实现数据增值。



另一方面,长三角数字干线将推动强化数字长三角的有机功能。数字长三角建设,关键在于功能。长三角数字干线能够在长三角范围内协同发挥各类数字设施、企业和平台的功能,提升整体数字化发展水平。


比如,目前长三角整体算力比较紧张,通过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和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功能平台,以及深化数据清洗筛选,能够合理分配超算、云计算、边缘计算等算力,并进一步打通网络传输通道,统筹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


又比如,通过长三角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和一批二级节点等枢纽平台,能够共同打造一批行业级、产业级工业互联网,有助于更好保障重点产业领域的供应链稳定,也有助于深度整合多样化制造资源,围绕制造资源的在线发布、订单匹配、生产管理、支付保障、信用评价等,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和柔性生产模式。


再比如,通过长三角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海数据交易所、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虹桥全球数字贸易港等交易平台,能够推动数字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


还比如,通过共同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国际经贸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经济大会、物联网博览会等盛会,大力引进和依托数字领域的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动态评价长三角数字干线的数字生态发展水平,适时研究发布“长三角数字干线发展指数”,能够全面反映数字长三角建设成效,打造数字化风向标。



注:非原创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夏骥 华略智库轮值CEO、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来源:首刊于第一财经